林美琴的讀寫人生

Facebook 名片貼

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

Book Start 繪本賞析與故事演奏--說故事與親子共讀。

昨日在大雨滂沱中完成了<繪本賞析與故事演奏>的講座,有臉友特地冒著大雨遠道而來,還有許多資深故事人和喜愛繪本與說故事的民眾坐滿了<安南區公所>的禮堂,總算沒有辜負主辦單位的盛情。樓下的戶政事務所是新生兒報戶口之處,也是能領到市政府給予新生兒繪本禮袋的所在地,在這裡講這個主題,真是再適切不過了。

零歲閱讀起步走(Book Start)已是全世界重要的教育趨勢,台灣各縣市也都有送繪本給新生兒的活動,但之前都在各地圖書館發放,而我在台南市政府開會時提出建議:若能主動前來圖書館領取繪本禮袋的家長,都已關注嬰幼兒閱讀了,那麼是否能讓所有的新生兒都能收到這份禮物,讓新生兒的家長從中思考為什麼不送奶粉而是送書?進而了解親子共讀的意義,展開親子共讀的行動。當時,與會的行政首長思考:怎樣才能讓所有的新生兒都能拿到?想到了在報戶口時發放的方式,於是,台南市成為台灣第一個每位新生兒都能收到繪本祝福的城市,不知現在有哪些城市跟進了?

不論是家庭裡的親子共讀,或是培訓更多在圖書館、學校說故事的志工,抑是如同主辦單位送給我的在地黑面琵鷺杯,傳遞在地的⋯⋯珍貴文化資產,我都期許這場講座是美好的起始,讓繪本成為啟蒙閱讀的好幫手,作為迎接寶寶來到世上的美好禮物,無論是認知發展、生活習慣的養成、愛與安全的需求、語言與文字的啟蒙,觀察與探索的啟動,還有圖感、語感以及美感的涵養,都能得到良好的陶冶,陪伴寶寶快樂成長。
就藉由繪本說個精彩生動的故事,讓寶寶在說故事或共讀的引領下,聯結視覺感知與生活經驗,去聽,去看,去說、去讀,從一本書開始遇見世界,開啟一生的「悅讀之門」。

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

寶寶書,嬰幼兒閱讀世界的開始 林美琴


 
近年來,零歲閱讀起步走(Book Start)已成為世界教育的重要趨勢,嬰幼兒早讀與親子共讀也因而倍受重視。研究一再證實,嬰幼兒階段是腦力發展的黃金時期,及早讓寶寶接觸閱讀,給予學習刺激,對於認知發展及閱讀興趣、習慣與能力的養成都有極大的助益。
但是嬰幼兒讀什麼?怎麼讀?若選了不適齡的讀物,寶寶因心智成熟度與讀物內容不相應,就可能興趣缺缺,或是拿起來又啃或咬又撕,還沒有開始讀,書本卻已面目全非。其實,就像寶寶的生理發展從翻身、坐、爬到走都有特定的進程,書本也應該符合心智發展而有不同的適性選擇,要因勢利導,不能操之過急,因為嬰幼兒的早讀,重點不在知識的積累,而是大腦的刺激與閱讀行為的置入記憶,為日後的學習打造良好的心理素質。
以圖像或圖像搭配文字的繪本(或譯作圖畫書)是啟蒙閱讀的好幫手,因為圖像的特質,不識字的寶寶就能在成人說故事或共讀的引領下,聯結視覺感知與生活經驗,去聽,去看,去說、去讀,從一本書開始遇見世界。因應嬰幼兒早讀的風潮,目前已有為寶寶量身打造的專屬繪本—寶寶書,在製作上以厚板書呈現,耐撕耐咬,也以小版式方便寶寶抓拿,並針對寶寶不持久的注意力而考量適當的頁數,還有書的邊緣修圓角的安全設計,父母或照顧者將寶寶抱在懷裡,拿著寶寶書說故事,或唸書給寶寶聽,根據研究,寶寶很喜歡聽父母或照顧者的聲音,可以產生安全感,同時,也能將父母一字一句的愛轉化成喜愛閱讀的基因,開啟一生的「悅讀之門」,建立與書本的親密聯繫,養成閱讀的好習慣。
<啊!>和<媽媽的一天‧寶寶的一天>就是因應上述的理念為零到三歲的嬰幼兒量身打造的寶寶書。除了外觀和材質呼應上述的貼心設計,在內容上更滿足嬰幼兒階段認知學習的需求,開始寶寶快樂閱讀的起步。
<啊!>
以一個<啊!>字串連整本繪本,直接傳達了圖像為主、文字為輔的寶寶書特質。書中呈現嬰幼兒的各種生活樣貌,並以<啊!>來對應各種情緒、心情與感受,這一聲「啊!」是一早起來看見媽媽的安全感,是喝奶的歡喜,是對於生活的好奇,或者是驚慌害怕的求助,也是從鏡子裡看到自己和認識自我的觀察,無論是群體或自己、屋內或屋外,車水馬龍乃至於大自然的各式體驗,都是從寶寶一聲「啊!」開始,藉由視覺、聲音與情緒表達的連結,向世界打招呼。相對於現今許多孩子背了許多語彙也不知如何運用,這樣的語文初始學習是重要而關鍵的,讓文字在寶寶的早期經驗不是筆畫的構築,而是表情達意的符碼,奠立良好的語文底蘊,涵養語感,你也會發現,共讀幾頁後,原來被動聽著大人說故事的寶寶,在一頁頁的「啊﹗」中也開始咿咿啞啞跟著發出「啊!」來傳遞歡喜、悲傷、好奇、驚訝等各種情緒,並從書中一朵花的綻放、一隻蝴蝶的翩翩起舞,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美麗,一切就從「啊!」開始向世界發聲,這是情感的發抒,也是和世界對話的起始。
<媽媽的一天.寶寶的一天>
對於嬰幼兒來說,大人平常不過的一天充滿著新奇,也是一場場冒險的試探,許多寶寶常有著強烈的不安,或是不熟悉的害怕,或是與大人分離的焦慮,常有要大人在身邊的安全感需求。這本寶寶書特別為這樣的景況量身打造,以雙封面的設計,將媽媽和寶寶的一天雙線發展,從左到右、從右到左,分別描述了以媽媽和寶寶各為主體的一天,在書的中間頁完成共同的結局。書中呼應寶寶的日常生活作息,所以寶寶對於書中的頁面是熟悉的、親切的,並能夠以生活經驗展開認知探索,配合基本語句:寶寶吃早餐、寶寶玩玩具……等學習,雖然書中媽媽和寶寶各自為主體發展內容,但是在<寶寶的一天>中,媽媽或爸爸的身影都「藏」在畫面中;同樣的,在<媽媽的一天>裡,寶寶也都出現在畫面裡,這樣的設計,讓寶寶發現:不管何時,親人都在身邊,可以滿足寶寶的安全感,也感受到家的溫暖。因此,與寶寶共讀這本書時,可以玩「找一找」的遊戲,從畫面中找一找媽媽在哪裡?寶寶在哪裡? 在有如躲貓貓的玩興中,寓閱讀於遊戲,觸動寶寶閱讀的興趣,也能培養寶寶的觀察力與專注力,更讓寶寶知道,家人隨時都在身邊,有助於減少現實生活中的分離焦慮,也在媽媽煮早餐,爸爸餵寶寶的分工中,享受一家人相處的幸福時光。
就讓這兩本寶寶書作為迎接寶寶來到世上的美好禮物,無論是認知發展、生活習慣的養成、愛與安全的需求、語言與文字的啟蒙,觀察與探索的啟動,還有圖感、語感以及美感的涵養,都能從書中得到良好的陶冶,陪伴寶寶快樂成長。
 

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

绘本就是了不起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2016-04-29 张贵勇 中国教育报张贵勇 中国教育报张贵勇

林美琴,台湾台南市公共图书馆委员及县市读写教育咨询顾问,专事阅读及写作、作文教学研究,带领国内外阅读、写作、书会、说故事等培训课程及工作坊。著作包括《绘本有什么了不起?》《绘本游艺场》《上作文课了》《手制绘本快乐玩》《儿童阅读新识力》等十余种,译有绘本《图书馆老鼠》等。

绘本就是了不起
——台湾知名阅读推广人林美琴谈绘本阅读

 
学生不爱看书怎么办?孩子只爱看图不看文字好不好?读书太快或太慢是不是问题?……近年来,伴随童书出版风生水起的是,许多教师和家长在方法上准备不足,面对种种阅读问题无从下手,无法科学指导孩子的绘本阅读。那么,到底该如何发现绘本的秘密,最大限度发挥绘本的教育功能?怎样通过绘本构建孩子的综合素养?
“我们这一代家长都是读着文字长大的,而现在的孩子是读图长大的,不能再用以前那一套阅读方法来教育孩子了,相反要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和阅读的内在规律,为孩子讲读绘本,用好绘本。”近日,台湾著名阅读推广人、《绘本有什么了不起》作者林美琴来京推广她的绘本阅读理念,活动期间她接受了记者专访。
 
读绘本时要找到“圆心”
“绘本能给孩子一种丰富的情感体验,让其看到奇妙的故事世界。”林美琴表示,绘本虽然在形式上跟电玩一样同为休闲娱乐的工具,却有着电玩所没有或天然缺少的感动与温馨,打完电玩,心里可能是空虚的,而看完宫西达也的《我是霸王龙》《遇见你,真好》等,心里一定是满的,涌动着奇妙的感动,这是绘本也是阅读的核心价值所在。
无论对哪个年龄层的读者,绘本都有提升阅读兴趣的作用,兴趣正是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,是阅读乐趣不断持续的基石。但绘本阅读有着内在规律,如绘本的装帧设计、每页前后的串联、开本的大小、镜头的运用等,短短的二十几页画面,任何一个画面背后都不是无意为之的,而是为了表现故事或主题。这就需要教师和父母了解绘本的基本知识,找到绘本的“圆心”,再通过观察和阅读,发现作者展现这一主题的方法、技巧。
在《绘本有什么了不起》中,林美琴全方位介绍了绘本的种类与构成,介绍了如何从图文信息进行推论,建构孩子的阅读力,并系统解读了《石头汤》等经典绘本。在她看来,绘本有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语感,在从图感向语感延伸的过程中,帮助其提高观察、思考和分享的意识。循着这样的方法,绘本就不只是图书,而是一种陶冶身心、开阔视野的工具。例如,大卫•威斯纳的《疯狂星期二》里,天亮时分警察头顶天空青蛙状的云,就是隐藏的非常重要的信息。当孩子发现了这一秘密,会激发阅读兴趣,爱上阅读。

何为真正的绘本阅读?林美琴的看法是,从绘本的图文元素中获取信息的方法,再经过推论及联结统整所有线索,掌握绘本的主题与意义后,观照自身的经验与知识背景,唤起情感与思维来响应与印证,进行检验、评估与批判,最终发展阅读对于自身的意义。
“我们那一代是以文字阅读为主,阅读滋养了各方面的能力。现在的孩子因为过于注重读图,缺乏文字阅读的相关训练,因而很难生出深刻的反思。”林美琴说,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一起去发现文本。当教育者引导孩子通过读图,探索角色与空间的彼此关系,进而进一步感受角色在环境中的处境,角色之前的微妙互动或情感对应,就能一点点地深入故事,有着真切的阅读体验,激荡出更丰富多元的思维,绘本就此与孩子的生命联结在一起。
 
绘本有价值,但也要警惕误读
谈及绘本阅读的误区,林美琴认为,包括台湾在内的许多地区,都曾存在有两个极端,一是教师和父母完全不去引导,只让孩子自己去发现、感受;二是指导过于教条,阅读之后要回答诸多问题,完成大量作业。对此,林美琴的看法是,如果大人一味让孩子自主阅读,以为孩子识字就可以看书,或者把绘本作为识字工具,过于看重孩子阅读态度等,都违背了绘本的本意。放纵与开放就在一线之间,教育者要做称职的引导者,不是教条的灌输者。
共读不是陪读,而是跟孩子一起读;家长不要让自己当老师,而是与孩子一起乐读趣读;老师要指导孩子发现绘本的妙处,不把阅读当考试的工具……在《绘本有什么了不起》中,林美琴条分缕析地指出了绘本阅读的误区。她的一个鲜明观点是,阅读绘本是好事,但也要警惕误读的现象。有些孩子从小接触绘本,但缺乏引导,使其只停留在浏览图画的五光十色,只是一种浅层的看,久而久之过于依赖图像的具体呈现,造成了想象力的萎缩,反而失去阅读文字书的耐力与能力。本该是助力孩子阅读的绘本,变成了走上高层次阅读的阻力。
绘本阅读不应只是局限于有趣的图像,而应让阅读外在的表象浏览发展成内在想象与思考的心智活动,将具体的图像转化为抽象的思维。”林美琴说,绘本是为了发现阅读力。阅读力不只是识字的能力,还包括理解与应用知识的能力。教师和家长要做的,不是用绘本说教,而是跟孩子靠拢,引导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,进行更深入的思考。绘本阅读亦不在于数量的多寡,而是有没有自己的思考,是否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。
换而言之,绘本是阅读的助力还是阻力,关键在于学习者是依赖图像放弃文字,还是将图像作为亲近文字的媒介。绘本的图文是不可分的,是一个有机整体。对于文字,老师也好,父母也好,要引导孩子不仅是看到、读到,更要感受到。如果通过绘本阅读,培养孩子的“图感”,以接受文字的丰富含义,孩子对绘本的领悟就会更深刻,也更能奠定其深度阅读的基础,丰富对自我的认知,使阅读真正与人生联系起来。
据林美琴介绍,从1999年开始,台湾举行了“书香满宝岛”活动。受活动影响,许多家庭开始重视亲子共读。在学校层面,考试也逐渐从单纯考知识转向考察学生的阅读面,变成一种阅读力的比拼。有一年的考题甚至就是绘本。“现在大家都讲综合素养,所谓的综合素养是在学校学的东西忘光后剩下的东西。绘本从长远来看就是建构孩子综合素养的工具。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,如果将表面的信息转化为思考能力,怎么去整理、解读、判断图像背后的意味,都是绘本阅读能给予的”。
 
写作是阅读的自然流淌
传统的作文教学,习惯于让学生背诵好词好句好成语,然后套用范文,这可谓许多学校和教师教学的不二法门。但由于没有与生活、情感与常识对接,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“我的一只左脚受伤了”“我最喜欢的水果是苹果,为什么呢,因为苹果是我最喜欢的水果”“我讨厌弟弟……有弟弟太幸福了”等让人啼笑皆非或毫无逻辑的内容。
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林美琴认为,是作文与阅读脱节的结果。她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是,阅读是自外而内的,写作则是自内而外的。好的作文离不开大量的阅读,尤其离不开绘本阅读的奠基。“绘本其实提供了丰富的信息,你看到什么,根据书中的线索猜测故事的进展,即从图像、线条、造型、色调、构图等细节中,都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,进而梳理角色与环境的关系,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。通过对构图的感知,绘本阅读就能从表面的视觉游荡,发展成为立体探索的心理活动,从情节中进一步探索到角色的感受与想法,有不吐不快的冲动,这样就能写出很好的故事。
“席慕容写一棵开花的树,能写得那么美,就是因为诗人用心去观察这棵树,把自己融入一种情境之中。”写出好故事的要素,林美琴认为离不开三大基本功:构思力、文字力和结构力。“写,这个过去被认为过时的能力,现在被验证为能培养出21世纪人才的新竞争力,能写出逻辑力、创造力、思考力,就是一篇佳作,也一定能为事业或人生加分。而练就三大基本功,除了要大量阅读经典绘本,懂得欣赏字里行间的画面,还要融入情感。某种程度上,绘本写作就是一种情感的输出,是被故事感动后自然而然、水到渠成的流露”。
林美琴告诉记者,目前在台湾,很多上了大学的学生要上补救班,帮助学生重新看待写作,获取写出自己想法和做法的能力。这是因为,这部分学生的写作训练往往是背诵式的,只为了高考,而不是将之作为核心能力来联系。上大学是背出来的,没有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。其中更深的原因则是他们在童年时很少接触绘本,没有经过从图感到语感的训练,也没有练就用文字描述世界、表达情感的能力。
采访过程中,林美琴拿出一张纸,折折剪剪就成了一本小书,在上面画上图画,就变魔术般成了很好玩的绘本。她告诉记者,她会做100多种小书,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思维,如四页书是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,五页书是递进思考的故事,20多页故事则有助于展开更多的细节。每次给孩子们讲绘本写作,他们都很期待,也画出了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。对孩子而言,这些小书小书即使不出版,也是一种很有意的锻炼,至少让他们知道,绘本不是高不可及,而是好玩、有趣的存在,更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。

(本文作者张贵勇,原载《未来教育家》2016年第2、3合刊)

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



專訪閱讀推廣專家林美琴|如何以正確的姿勢擁抱親子閱讀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出處:2016-01-07  經典繪本       


/李貝(家庭關係研究院成員)

教育專家尹建莉曾說:“一把相同的種子撒到地裡,有的得到合適的水分和充足的光照,有的既乾旱又曬不著太陽,最後差異當然很大。閱讀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。”閱讀是一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養料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但我想說,閱讀固然重要,但正確閱讀更重要。

如今,親子閱讀是一個很熱的話題,這股暖風已吹向很多家庭。但在“熱”的同時,我們是否應放慢腳步,進行一些“冷”思考,審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。在閱讀的道路上,我們不妨多問自己幾個問題:我們真得讀懂繪本了嗎?其在親子閱讀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?親子閱讀在推行中存在哪些誤區?如何才能發揮親子閱讀的最大價值?我們究竟該以怎樣的姿勢來擁抱親子閱讀?

近日,臺灣著名兒童閱讀推廣專家林美琴老師做客大V店,“經典繪本”記者對其進行了深入採訪,讓她來為大家解開心頭的疑問。


重新發現繪本

說到親子閱讀,就不能不提繪本。繪本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本書,為孩子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。但仍有很多人對繪本還停留在“小人書”的認識層面,甚至有人認為繪本是給不識字的人看的。其實每一本小小的繪本,都是一個大大的世界,蘊藏著非常豐富的寶藏。那麼,繪本在親子閱讀中有著怎樣的作用?林美琴老師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:


1、圖畫生動,滿足了孩子在幼兒階段的閱讀需求。

教育心理學家認為,不同年齡孩子的閱讀能力是有所差異的,3歲以前的孩子大多比較喜歡色彩鮮豔、形象逼真的圖畫書,而繪本中有大量生動有趣的圖形,這一獨特的表達形式抓住了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。風趣生動的畫面不僅滿足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,還能幫助孩子理解故事,降低閱讀難度,提高閱讀興趣,從而將幼兒帶入快樂的閱讀之旅。

2、主題豐富,涵蓋了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所能遇到的所有問題。

如《小熊寶寶繪本》系列就涵蓋了嬰幼兒生活從吃飯、睡覺、洗澡、上廁所、刷牙、穿衣、問好到交友等各個方面。繪本通過生動有趣的表現形式把你帶入你熟悉或不熟悉、喜歡或不喜歡的領域,並透過繪本創作者的眼和心,擴展你的視野,將你引向更廣闊的天地。

3、層層推進,是聽、說、讀、寫能力建立的重要鋪墊。

孩子首先被圖形吸引,通過對圖形的理解,逐步由圖形聯想到文字,進入指物認字的階段,然後再逐步鍛煉從字到詞、句再到段的語言能力,進而步入自主閱讀的階段。這是一個由易到難、由淺入深的過程。

4、寓意深刻,圖像背後是深刻內涵的凝縮

林老師舉了一個例子,蘋果在繪本中可能不只是蘋果的表像描述,而是作為傳遞某種意義的媒介:如果蘋果放在醫生或牛頓旁邊,那就不只是蘋果,而且成了健康或地心引力的象徵。閱讀繪本時,不應只將眼光停留在故事表面,而要讓自己的情緒融入其中,感受繪本獨特的魅力和思想。
 


親子閱讀有哪些誤區

早期親子閱讀對孩子的成長益處頗多,但林美琴老師表示,在親子閱讀推行的過程中,仍存在一些誤區。

1、早讀不是提前讀。

早讀在幼兒成長階段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,但很多家長誤讀了早讀的意思,認為早讀就是讓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提前讀很多東西,提前認識很多文字,提前接受很多道理。筆者觀察到,一些家長讓還在上幼稚園的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知識,可謂用心良苦,但卻沒有考慮到這樣的做法是否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,抽象枯燥的知識是否會扼殺掉孩子的學習興趣,過早的智力開發是否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壓力和負擔。

2、共讀不是陪讀。

共讀不是陪讀,而是要家長跟著孩子一起讀,在這個場景中,家長不要把自己當成老師,費力教導孩子,而應引領孩子從“學會閱讀”到“從閱讀中學習”。不然,孩子在學校上了一天課,回家還要繼續上父母的閱讀課,會毫無興趣,甚至會把閱讀變成了一種負擔。有的家長像是給孩子上課一樣,通過給孩子讀繪本,不停地提問,不停地審問孩子學到了什麼。此時,繪本變成了教化的工具,承載了家長更多的期待,反而影響了孩子閱讀的積極性。

3、多未必就好。

家長都非常在意孩子掌握知識的多少,所以拼命給孩子“喂”很多東西,也不管孩子能否消化。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家長炫耀,我的孩子才三歲,可是他已經能認識多少個字、背多少首詩了。林美琴老師認為,識字不代表會閱讀。如果識字多,但他沒有能力將內容串聯起來,理解其中含義,或是只是讀懂情節,卻沒有內化成自己的認識,都沒有達到閱讀的效果。而且家長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,那就是在幼兒時期對孩子想像力、敏銳感受力的培養,而一旦錯過最佳培養時機,將追悔莫及。因此,父母不應操之過急,而是要打好孩子的底蘊和基礎,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、習慣及能力。


如何以正確的姿勢擁抱親子閱讀

吉姆·崔利斯的《朗讀手冊》上有這樣一段話:“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,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。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,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。”給孩子讀書,營造溫馨讀書的家庭環境,將非常有利於引導孩子讀書。但如何才能發揮親子閱讀的最大價值,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勢擁抱親子閱讀?林美琴老師給了父母如下建議:

1、時刻學習,保持耐心。

父母也需時刻學習,時刻更新自己的理念及知識。另外,和孩子共讀時,即使遇到挫折,即使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持續,父母也要耐心,並平靜思考如下問題:如何根據孩子的性情因勢利導,如何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,選擇的繪本是否。北大著名教授曹文軒曾說道:“一個人讀書的興趣應該是從童年開始的,童年中你沒見到好書,你一生很難培養好真正的讀書興趣。”選好人生的第一本書非常重要。所以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去選擇適合的繪本,並持續耐心地觀察孩子、引導孩子。

2、不要把繪本當成教化的工具。

林美琴老師認為,很多人長大之所以不再喜歡閱讀,是因為常常把閱讀跟考試連在一起,往往涉及一些不愉快的經驗。因此大人和孩子共讀時,不要再把這樣的陰影強加到孩子身上,不要隨時提問,不要懷著檢驗結果的心態講大道理,讓閱讀變得嚴肅、沉重。那樣的話,孩子還敢和你閱讀,還願意閱讀嗎?

閱讀應當是愉快的經驗,孩子應該是一想到閱讀就自然想到媽媽溫暖的懷抱。怎樣通過繪本去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,讓孩子非常自然地認為閱讀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是家長需要努力的方向。閱讀概念的建立、閱讀習慣的形成,閱讀能力的強化,會影響孩子的一生,有了這樣堅實的配備,才能給孩子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

3、與孩子互動起來。

黃乃毓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:“一樣米養百樣人,一個故事引發千種感想,一本童書則引發萬種表情。”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,會提出很多問題,在親子閱讀活動中,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,一起分享書中的樂趣,這樣才能調動起孩子的參與熱情,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。

筆者觀察到,一些父母認為閱讀是孩子的事,等到孩子自己認字時才可以讀書。其實,兒童早期閱讀,特別是親子共讀的模式,不僅能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,還有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。一家人一起享受純粹的閱讀樂趣,讓讀書變成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、好玩的事情,讓閱讀變得沒有那麼嚴肅,讓閱讀變為家庭的一種日常活動,孩子會漸漸明白閱讀是和開心連在一起的,是和爸爸媽媽的感情聯繫在一起的。

4、孩子才是繪本閱讀的主角。

在讀繪本的時候,孩子才是主人,孩子慣性思維尚未建立,繪本裡所有細節對孩子來說都是大大的驚喜和發現。家長應帶著孩子一起探索繪本的神秘世界 ,而不是扮演一個無所不知的大人形象,什麼都告訴孩子,這樣孩子主動探索的機會會減少,思維發展也會受限。

此外,家長還應與孩子一起讀、一起學、一起成長。經常鼓勵孩子,比如說:“你竟然知道啊,媽媽都沒發現啊!”,類似鼓勵的話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,也讓孩子願意和父母去分享和交流。在這樣愉快的閱讀空間裡,孩子會在繪本閱讀中有更多、更豐富的發現。而大人也可以通過繪本學到更多、得到更多, 甚至更加瞭解你的孩子。

林美琴老師舉了一個她孩子的例子:“當時我的孩子才三歲,一天看繪本時,有一頁畫面是小朋友在後臺準備上臺表演,上面的問題是:後臺的小朋友是什麼樣的心情?大部分小朋友都會回答很緊張,而我孩子眼睛睜得大大地說:‘好期待’!當孩子後來決定要考音樂系時,我考慮要不要認同孩子的選擇,可是腦子突然冒出來小時候三歲給孩子讀繪本,孩子說好期待的畫面。於是我相信孩子適合走這條路。”你會發現,和孩子的親密關係,對孩子進一步的瞭解,從小時候跟孩子共讀繪本的時候就已經悄然建立起來。


結語

筆者一直堅持一個觀點:繪本的力量,遠遠大於所謂的說教和口號。小繪本有大格局,小繪本是一個大世界,這座寶藏還等待我們進一步去發現和挖掘。愛繪本、愛閱讀、正確閱讀,孩子必定會以更加堅實的腳步邁向未來。
 

最後以林老師作品《繪本有什麼了不起?》中的話結束本文:“繪本不是如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,同樣,孩子也不像大人想像的那般膚淺。這樣的繪本閱讀理念並非是讓成人以知識、經驗淩駕于孩子之上,而是引領孩子自己去發現,以敏銳的觀察、細膩的感受與豐富的想像力,發現閱讀過程中的種種驚奇與美好。”

 

 

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

<林美琴讀寫聯繫巡迴講座>後記


走過星光走廊,穿過溫馨的圖書館,就是我這個寒假巡迴講座最終回的研習會場。今天依然細雨綿綿,寒意如影隨行,但八點半不到,從阿里山下來研習的老師已經到了,很激勵人心啊!




     因為昨天在台中,有認識我十年的老師來與我相認,今天有幾位老師因此跑來說:「老師,我認識妳更久,有十五年了喔!」這些老師聊起一路上的教學心路歷程,功力深厚,真高興台灣有這樣多的優質老師,這是孩子的福氣啊!我們合照留念,相約莫忘初衷,不斷精進,一年、兩年或十年再相見,看看我們越來越豐美的生命風景。


     研習最後,我以這個鉛筆人生為這系列的講座畫下句點(課堂上順口提起,但有老師課後進一步詢問,所以從網路找出圖片,與大家分享)。在教學路上,你是如同筆尖,不斷書寫創造的先驅者?還是跟隨者?亦是如筆幹一樣,等著不得不才行動的被動者?或者是如筆環一樣,給予生命層層的桎梏;或著,是末端的橡皮擦,不行動也不斷否定別人的作為呢?

       教學不該是研習後照本宣科的複製或仿作,不該是烹煮教學料理包的技術,而是啟發孩子感思的藝術。希望我的研習能夠拋磚引⋯⋯玉,啟動教師自身的教學專業素養,建構自己的教學體系,成為自己課室內的筆尖先驅者,為孩子量身打造適性的課程內容,創造我們的讀寫時代,看見自己,遇見無限可能的未來。
--嘉義市宣信國小

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林美琴 廖炳坤老師新書發表會

日期:民國100628 星期二
時間:晚上7:00
地點:臺南市西門路一段3331
費用:免費參加
報名方式:(02)2732-0708 分機12 李小姐
 
 
廖炳焜老師及林美琴老師要辦新書分享會囉!
   小魯很開心跟各位讀者分享一個好消息:廖炳焜老師及林美琴老師的新書出版了!
 
   2009年《我的阿嬤16歲》後,廖炳焜老師這次新作《帥啊!波麗士》一樣收錄於小魯的「成長小說」系列當中。這是個有關警察爸爸的故事,藉由警察爸爸的角色,探討著人與人之間各種不同的「愛」的關係,可能是在家庭經營當中、在工作責任感當中、在夫妻包容間、在學校人際關係間、在關心他人之時……在這種種的愛當中,我們可以想想,自己是否也可像書中的波麗士老爸和大偉一樣,對自己所愛的人秉持信任與支持外,也勇敢保護與珍惜身邊美好的人、事、物?
     推廣閱讀教育行之有年的美琴老師針對國中生師長面對基測壓力,以及往往處於不知如何推展閱讀教育的現況,試圖提出解決之道。透過對基測考題的分析,證明基測檢驗的,其實是青少年的閱讀能力。此外,強調國中是進入深度學習的關鍵期,閱讀力正是青少年深度學習前應具備的能力。
   這本協助教師快速掌握「如何教」國小高年級及國中生閱讀方法及策略的工具書,搭配豐富多元的活動設計和學習單。將協助學生從閱讀力儲備學習力,並透過閱讀興趣、習慣、能力的養成,儲備可以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。讓國中生會閱讀、多閱讀、更愛閱讀。
        廖老師心中的波麗士大人是什麼樣子呢?美琴老師又是如何看待現今的國中閱讀教育呢?一起來參加新書分享會聽故事聊想法吧!
  我們誠摯地邀請您成為我們的貴賓,參與此次盛會。    

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閱讀,改造生活的儀式


台南市公共圖書館樂讀誌(2015/10月號)
常有人問我:為什麼要推廣閱讀?對我而言,不只是想分享人生中美好的閱讀體驗,更希望為目前低迷的書市培養更多的讀者,讓懷抱寫作夢的作家能有繼續寫下去的動力,同時也期許這一代的風景被書寫、被閱讀,那麼,文化得以保存與延續。
⋯⋯
然而,對應現今為考試而讀書、離開學校就不見得要閱讀的普遍現象,我必須先思辨的議題是:不需要為考試而讀時,又為什麼而讀呢?回歸我自身的閱讀體驗,閱讀不只是知識,更是生命飛翔的姿勢。我在書頁間尋幽訪勝,從書本的心靈神遊到自身的生命壯遊,閱讀讓我找到心靈的好望角,在古今中外時空淬鍊的智慧裡,釐清迷惑的思緒,解開紛擾的糾結,攢積改造生命的能量,擘劃人生的美好藍圖。這樣與生命相依相隨的閱讀表情,從幼兒時如何讓書本成為生活中的一分子,學齡孩子閱讀興趣、能力的養成,到成人的閱讀素養,得以在快速更迭的時代氛圍中,藉由閱讀啟發新思維、洗滌與療癒自己,儲備人生昂然前行的養分,乃至於老年時,讓閱讀是孤獨自己的最佳陪伴……這一路走來,就是我推廣閱讀的希望工程了。
但是,在現今的閱讀教育中,為何培養不出喜歡閱讀的孩子?我發現最大的關鍵在於制式規格化或功利速成的學習環境中,過度偏重語文的操練,缺乏感受與思考的情境,閱讀無法由外而內,走入生命,因此,我致力於引介生命閱讀,藉由圖文的表象解碼與意象編碼,讓閱讀成為一場場與自己親密聯繫的意念之舞。
一直很喜歡德國文學家赫曼.赫塞(Hermann Hesse)的這段話:
這世界的書,並不是都會給你帶來幸福,但是,它們會悄悄的,教你回到自己的內部。在那裡蘊藏著你所需要的一切:太陽、星星以及月亮。因為他所尋求的光,都住在你本身內部。長期間,你在萬卷書籍裡所尋求的睿智,如今已從所有的紙頁亮著光輝-因為,如今睿智都已屬於你。
就讓閱讀是外在情節到內在生命覺察的意念流動,是感動、覺醒到改變自己的行動,打開一本書,讓閱讀成為改造生活的儀式,從紙頁的光洞見生命的光。